双碳之声|校企联动,河南践行“双碳”人才产学结合新模式
发布时间:2023-08-31 浏览数:1638

8月25日至27日,河南大学郑州校区举办了首批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。本次培训由河南大学和中原绿色产业生态发展(河南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原绿色”)合办,校企联动,旨在为我国“双碳”产业输送专业人才,并为学员打造“毕业即就业”的定向推介通道。

中原绿色董事长董昊星作为特约讲师受邀出席,为学员们上了精彩一课。课上,董昊星结合大量案例,向学员们介绍了我国“双碳”目标提出背景、政策布局、相关立法、绿色资金,以及各项专项行动的发展历程。他说,“双碳”发展不仅关乎我国能源结构转型,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中又一个能够容纳大量资金、孵化创新技术、创造大量就业的驱动型产业。


在董昊星看来,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路径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,即碳汇检测、碳资产管理和碳普惠。他以河南为例向学员们介绍:作为中部各省中生态资源大省、农业大省,可通过技术手段对高标准农田、畜牧养殖业和林业碳汇做动态检测,帮助河南地区快速建成碳资产、碳配额管理体系;以此为基础,把握国内CCER重启步骤和碳价走势,链通碳确权、流通、交易路径,用好专项资金,帮助企业转型、完成碳资产积累,并以平台化交易门户帮助企业形成“碳利润”,充分激发企业参与活力,促进正向循环。

对于“双碳”意识仍需提高的现状,董昊星认为,尽管大多数民众都有参与垃圾分类等环保活动,但民众的“获得感”仍显不足。对此,董昊星提出,可通过建立智慧社区+“碳银行”模式试点,深耕居民环保、节能场景,以量化积分储蓄和兑换等形式,健全居民绿色行为补偿机制,将大大有利于“双碳”产业整体发展,形成“政府+企业+居民”三位一体、多方受益的“双碳”新格局。